資料來源:http://www.megakids.com.tw/teach/t2-5-2.htm

和五歲的孩子做好朋友
      教養孩子成人,是一項艱辛而偉大的工程.許多父母會期待孩子快快長大,最好一夕之間就成為大人,但是我們要想想:孩子需要較長的幼稚期,其實是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,因為他還年幼無法獨立生活,必須依賴父母或其他照顧者才能生活,而大人就可藉此來和幼兒相處,每天一點一滴的教導他生活的道理.因此,每天和孩子的相處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過程,把孩子撫養成人的漫長過程就是教育,也是經營親子關係最好的機會.我們應該珍惜親子可以相處的時光,好好相處,好好享受親情.
 
 了解五歲孩子
      所謂「相處」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相互建立親蜜與友好的關係.與孩子相處必須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,和五歲孩子相處的方法,絕對與其他歲數的孩子相處的方法不太一樣,因為對象的不同,你的態度、要求及原則也要調整.
      做父母的越熟悉孩子,那麼你們的親子相處越能愉快順暢,在談如何與這個年齡層孩子相處之前,我們需先了解下列重要觀念.
1.我們所談的年齡是指實足年齡
      因為中國人有虛歲和實歲的用法,所以特別要說明在教育上都用實歲,而不用虛歲,因此我們在本手冊上所指的五歲,乃指滿五歲到未滿六歲的孩子,亦即指五歲剛滿一直到五歲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這一段年齡的孩子.
2.請注意孩子個別差異的問題
    由於遺傳與後天環境各種因素的變化,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,所以同樣是五歲的孩子並不是完全一樣,有的較高,有的較矮,所以我們給各位描述的五歲的孩子,只是一個代表,各位家長仍須對孩子不太一樣的部分加以關心,但不必苛求,如果你們家族遺傳是瘦小的個子,那麼孩子比同年齡孩子稍瘦小是可能的,也就不必急切要他多吃一些,長高一些了.
3.孩子都希望獲得下列三項需求的滿足
被愛的需求:希望被重視,有人關心他.
被肯定的需求:希望他所做的事情被讚美、被鼓勵.
被理解的需求:希望大人了解他的心情及感受,哪怕是大人認為不可以的事情,對孩子來說,往往是有理由的.

 如何和五歲的孩子相處
   五歲的孩子已是幼稚園大班的學生了,這是非常穩定的時期,身體動作能力均衡發展,喜歡從事許多建構性的活動,例如:拼圖、用積木蓋房子等,也會自己表達對事物的看法.我們和五歲孩子相處時,要特別注意下列的原則:
   正確運用獎賞與懲罰技巧
  我們希望五歲的孩子能有正確的是非觀念,他們明明知道剪刀用完要放回原處,但有時會忘了;叫他小心桌上的花瓶,有一天卻發現他打破了;偶爾甚至說謊否認,因此運用獎賞與懲罰是必要的.懲罰不等於體罰,而是讓他了解他的過錯,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,但必須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,也不要當眾處罰讓他難堪,處罰後需有一段時間協助他反省,並告訴他「你很愛他,只是不喜歡他今天打破花瓶又否認的行為」,把人和事分開是處罰的重要原則.
不要苛求完美
  由於五歲孩子的動作純熟、語言靈巧,很容易讓家長認為他已經長大了,因此也就事事求其完美,但別忘了,他仍只是五歲的孩子,請不要寄予太大的期望,更不可以有過分的要求.就以孩子有時會拿別人的東西回家為例,這是因為五歲孩子尚未建立物品的所有權概念所致,所以家長須加以指導說明,陪他把東西奉還原主,而不是一味處罰.
多做正向的鼓勵
  對孩子的好行為要多給予讚美,有些孩子好像沒有值得讚美的事,但是只要你認真去找,一定找得到.讚美與鼓勵可以使孩子轉移原有的頑皮,而向著讚美的方向走.例如:孩子進門尚未擺好鞋子前,你說「小明最近很注意規矩,他會把鞋子放進鞋櫃裡呢!」果然他就會擺好,還會說「媽我也幫你擺好拖鞋了」,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要有鼓勵,孩子還是會一步一步學好的.
充分提供資源與支持
  五歲的孩子喜歡自己動手做些美勞的作品,如摺紙、畫圖、剪圖形、用紙盒造型…… 等.大人有時不勝其煩就責怪他太囉嗦,其實孩子的創造能力與表現能力是從其動手做的活動中展現出來的,所以大人必須充分配合,盡量提供材料與工具,指定其創作的場所及注意事項,有時還可協助他尋找參考資料,豐富其創造靈感.
給予獨立完成工作的機會
  五歲的孩子喜歡自己決定工作目標、訂定遊戲規則,和同伴一起分配工作角色,盡情的感受工作的樂趣,其工作也許只是搭一座動物園或太空船.孩子總喜歡用客廳或臥房進行其想像的活動,家長宜給予寬容,只要不危險,要求事後恢復原狀,就可以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其工作,只要孩子能專心的活動,就不會煩人或做搗蛋調皮的事了.

 五歲孩子的教養重點
      剛進入滿五歲的孩子看來是相當乖巧的,但到五歲半時就有些不一樣了,也許他會有些反抗的行為或容易發脾氣,有些孩子也開始進入掉牙(乳牙)換牙的時期,在教養方面的注意事項如下:
生活習慣的引導
  對五歲的孩子來說,一般生活自理的事情幾乎都會了,只是有時會忘記或做得潦草,所以我們要從生活自理的層面提昇到生活習慣,要讓孩子養成習慣,不知不覺中就照規定做好,所以家長須注意細節的引導與督促.
發展生活領域
  由於五歲孩子的能力較強,他的求知欲不再侷限於狹小範圍,所以家長可以帶領他到社區以外的美術館、圖書館或名勝古蹟去參觀,有時來一次兩天的旅行也可以學習許多事物、增廣見聞,對社會生活有進一步的體驗.
身心健康習慣的建立
  通常五歲孩子的身體已發育非常好,動作自如、行動俐落、雙手靈巧,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指導孩子自我照顧自己健康的能力,例如:看天氣冷熱來穿脫衣服,判斷食物的品質是否腐敗了,或化學成分添加太多,對於運動過後流汗與手腳髒了的處理方法,以及每天的刷牙、洗臉、洗澡工作的徹底執行,都是家長需要費心指導的.
良好社會行為的發展
  在四歲時的社會互動體驗可以讓孩子對社會生活有基本的認識,到五歲時,我們就開始注意其良好社會行為的發展.良好社會行為包括怎樣和同伴相處,尤其是如何道謝、道歉,及更進一步與同伴分享食物、合作玩遊戲、不自私的為對方設想、和同伴互助合作,這些社會行為的養成必須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一步一步體會,從內心了解、感動之後才會成為他的行為模式.
 結語
      五歲孩子是幼稚園的最大孩子,也是進入小學前的一年,我們希望五歲孩子能把幼兒期該學的東西都學會了,也希望能亨受幼兒期的快樂,和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所以家長在和五歲孩子相處時必須特別用心,因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exwu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