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龍潭交流道後,接113縣道後,右轉3乙省道,循著石門水庫路標可達高線收費站,因為是單行道既可以賞楓也不怕對向來車喔




石門水庫位於龍潭鄉,毗鄰大溪鎮、復興鄉和新竹縣關西鎮,是台灣主要水庫之一,源頭來自大漢溪中游,是台灣著名的旅遊景點










石門水庫於西元1956年開始興建、至1964年落成完工,總工程約耗資新台幣32億元,分為大壩、溢洪道、排洪隧道、電廠、後池和後池堰以及石門大圳和桃園大圳進水口,具有灌溉、發電、給水、防洪和旅遊等等功能,周圍的湖光山色是民眾來到桃園旅遊的風景名勝之一。





石門水庫的水壩位於大漢溪中游,水壩高度約有133公尺,溢洪道共有6座閘門並有後池堰、發電廠、石門大圳和環湖道路等設施,





從壩底公路即可到達石門水庫大壩區,石門水庫水壩是大雨後遊客欣賞洩洪壯麗景觀的最佳去處;石門水庫大壩對岸的旅遊景觀亦十分豐富,石門勝景碑、依山閣、梅園和楓林步道等等都是石門水庫的特色,其中以楓林步道最具風情,楓林步道兩旁共有3000多棵樹齡皆超過30年的青楓純林,且下方的槭林公園在秋東之際景色也不容錯過,紅、橙、黃的迷人景色,是相當著名的低海拔賞楓,之地,是民眾來到石門水庫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。



資料來源:http://travel.network.com.tw/tourguide/point/showpage/24.html

 

 

石門水庫橫跨龍潭及大溪鄉鎮,壩高133公尺,溢洪道有六座閘門,設後池堰、發電廠、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,是東南亞最大水利工程。
近年來並著重水土保持其興建緣起,最主要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比,沒辦法涵蓄水源,下游地區常有水旱之苦;政府為解決民困、興修水利、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展開興建工作,於五十三年六月完工,花費八年,水庫總長度為十六.五公里,滿水位面積八平方公里,有效蓄水量約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,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,具灌溉、發電、給水、防洪、觀光等效益、水質保護與環境保護工作,及繼續加強對遊客安全之適切經營。
石門水庫橫跨龍潭及大溪鄉鎮,壩高133公尺,溢洪道有六座閘門,設後池堰、發電廠、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,是東南亞最大水利工程。
近年來並著重水土保持其興建緣起,最主要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比,沒辦法涵蓄水源,下游地區常有水旱之苦;政府為解決民困、興修水利、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展開興建工作,於五十三年六月完工,花費八年,水庫總長度為十六.五公里,滿水位面積八平方公里,有效蓄水量約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,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,具灌溉、發電、給水、防洪、觀光等效益、水質保護與環境保護工作,及繼續加強對遊客安全之適切經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exwu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