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矗立在台2省道2石門洞,大多數人無需路標及任何說明,就能意會到自己已經踏入了在台灣319個鄉鎮中,地處最北端的石門區。



石門洞是石門區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,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。






平常都是玩沙,今天來抓蟹囉


它是長年經由海水浪濤沖鑿,因地形隆起而形成的一座高約十公尺拱門狀的天然海蝕岩洞。日人據台時,由於它奇特的海蝕地形,讓日人大為驚嘆,而留下碑文以茲紀念,並將此地命名為『石門庄』,一直到台灣光復,仍以『石門』為鄉里定名迄今。



 


走入洞門,海風徐徐吹來讓人心曠神怡;而洞外的海濱,石礫淺灘,混雜了大量的螺貝類、粗貝殼沙與礁石,斑斕的色彩及各異其趣的造形,可以戲水聽濤、可以觀浪賞景,讓人流連忘返。



而沿著海岸線鋪設的步道觀景平台及涼亭,更是擁有欣賞海景的寬闊視野,漫步其中欣賞海天美景,十分悠閒自在。如果能配合潮汐的漲退,還能在潮池邊進行潮間帶生物的觀察活動,甚至釣魚或潛水活動。


玩完之後把一堆蟹與寄居蟹放生喔


位於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,海拔33.2公尺,原名「打賓」或「打鞭」,有一說此名為原住民平埔族的譯音,有「海岬」的意思;而另一說為清乾隆27年(西元1762年)間,由荷蘭人法倫泰著作的《新舊印度誌》中,將此記為「hoek」(海岬),後人譯音稱作「富基角」;兩種說法都有海岬的意思,後於日治時期改名為「富貴角」。



在富貴角一帶有著全省規模最大也最壯觀的風稜石,是八十萬年前因大屯火山爆發所噴發至此而遺留的火山岩,學名「安山岩」,後因此地東北季風盛行,經風砂磨蝕而形成風稜石,富貴角也因為這個特殊又珍貴的地質景觀,獲林務局遴選為台灣百大地景之一。





富貴角除了吸引人的珍貴地景之外,還有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富貴角燈塔,而一旁的富貴角公園(原老梅公園)、海濱人行步道、老梅綠石槽等,已由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統一規劃成為「富貴角遊憩區」,是台灣北部一處適合呼朋引伴、舉家同遊的濱海景觀遊憩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exwu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